陈阳,1970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助理、技术总监。
陈阳自1992年进入南京玻纤院,自2002年起历任南京玻纤院二所工程部部长、物流部部长、膜材料公司膜技术中心部长、科技发展部部长兼总师办主任、院技术总监、创新中心主任等职,2022年1月起任南京玻纤院院长助理、技术总监兼创新中心主任、创新中心党支部书记、保密办主任、信息办主任。
陈阳于2013年被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列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先后获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建材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全国建材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第二十六届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陈阳先后从事岩矿棉生产线工艺设计、军用微纤维棉制品研制生产、过滤材料研发以及科技创新等科研和管理工作。相继主持、参与国防科工局、科技部等项目,所做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材料国产化和型号配套需要。在负责科研和创新管理期间,南京玻纤院科技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知识产权量质齐升,抢占了行业制高点,彰显了在行业的创新引领地位。南京玻纤院先后获批国防军工协作配套新材料研制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成为国防军工核心配套单位和国防多小能力建设单位。
持续开展技术突破研究。陈阳从事岩矿棉生产线工艺设计和特种无机特种微纤维棉材料研发期间,在原有工艺设计基础上率先配套摆锤法工艺,为岩矿棉的生产线升级设计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在研发玄武岩微纤维棉材料期间,通过前期软课题的开发与相关智力引进为项目研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为玄武岩原料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指明了玄武岩熔制工艺路线及集棉均匀成毡技术。主持玄武岩微纤维棉的工艺改进并相继设计开发系列隔热制品,通过进一步扩产试验,结合国防科工委“岩棉、玻璃棉缝合垫的研制”项目以及“专用立体织物及特种纤维基材生产线技术改造—玄武岩微纤维棉生产线”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玄武岩微纤维棉的产量和质量,两棉缝合垫的性能全部达到俄罗斯标准;所制备的隔热层结构和材料性能满足型号配套需要,解决了飞行过程中仪表受气动加热影响的难题;研发弹体热防护系统的关键配套材料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同类俄罗斯产品的技术指标;在研究“二元系原始玻璃制造的高硅氧纤维”软课题基础上,结合钠硼硅酸盐玻璃微纤维高硅氧化处理技术,通过研究高硅氧微纤维棉分散制浆、真空吸滤成型、冷压定型技术和烘干关键技术,满足天线罩对隔热和透波等方面的性能要求,促进新型高温透波隔热材料的发展。先后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拥有有效专利6件,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促进创新平台建设。陈阳长期从事组织国防军工协作配套新材料研制和开展科研管理工作,多次参加组织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和成果报奖工作,“十三五”以来,南京玻纤院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奖励3项,专利金奖和银奖各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成果奖励。通过开发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产品更新换代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技术引擎。作为院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承担省市高价值专利示范项目。参与创新中心建设和创新机制探索,推动以“政产学研用资”六位一体模式汇聚资源,打造“院-省-行业”三级创新中心,形成内生与外延相结合的产学研多维度创新生态,打造一流创新中心。积极践行创新孵化“六阶段”、投融资“六节点”、收益“六分法”、“6C创新团队”的创新机制。推动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体创新机制,组建了“理论研究—材料研制—应用考核”产学研全链条团队,不断提升“甄、培、引、孵、转、分”能力,实现创新模式闭环,促进南京玻纤院以“四个面向”为指引开展多项前沿引领技术、卡脖子技术攻关取得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