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运行分析   


当前位置: 行业动态 行业资讯
专访浙江水泥制品协会:“偷工减料的企业是少数”
阅读次数:792 添加时间:2023/8/2 发布: 管理员

前文回顾:警惕问题桩被埋地下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混凝土管桩出现质量问题较为频繁的时期,应该是在2015年之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过多年整治后,行业总体情况有所好转,偷工减料的企业已大大减少,行业整体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作为我国混凝土预制桩的主要市场和产地,浙江预制桩行业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如何杜绝生产企业偷工减料?如何促进混凝土预制桩行业规范、安全、高质量发展?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建材》杂志采访了浙江省水泥制品协会秘书长祁金凤浙江省散装水泥发展中心原二级调研员骆公望


   

浙江嘉兴秀洲区某工地上的管桩


个别企业存在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行为


“全国第一根(预制)桩是在我们浙江打的。”祁金凤自豪地说。浙江是我国使用混凝土预制桩较为集中的区域,生产企业数量也位居前列。第一家预制桩生产、销售企业可追溯到1987年,当时的宁波浙东水泥制品厂开始生产、销售管桩产品。1989年,混凝土预制桩国家标准第一次评审会议在宁波举办,承办单位就是宁波浙东水泥制品厂。

后来,杭州、温州、台州、绍兴、嘉兴等地区涌现出一大批管桩企业,高峰时浙江省内混凝土预制桩生产企业达到150余家,其中嘉善一个县有资质的企业就达46家左右。

“2014年,由于产能过剩引起恶性竞争,质量波动大,引起地方政府关注,对嘉善管桩行业进行整顿,关停了部分小厂。”祁金凤说,目前浙江省内管桩企业数量应在80家左右,其中嘉善县13家。2022年,纳入浙江省水泥制品协会统计的混凝土管桩企业共78家,产量11454万米。          祁金凤表示,管桩是水泥制品中占比最大的产品,市场相对稳定,主要集中在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地区,但全省各地几乎都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省内的水泥制品企业整体上都严格按国家及地方标准制造产品,协会也一直倡导企业要重视产品质量,严禁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不过,协会也曾经收到会员企业反映,个别企业通过加大螺旋筋间距、主筋负偏差大、端板开槽等手段偷工减料,降低生产成本,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也有一些小厂家铤而走险,把A桩刷上AB桩的标识以次充好。

“目前总体来看,行业处于良性发展状态,但由于协会缺乏管理手段和权限,仍有个别企业存在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行为,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祁金凤说。


嘉善某管桩企业生产车间




建议恢复准入资质,纳入数字化管理系统


“以前生产管桩、排水管等水泥制品,需要有资质,有准入门槛的,还有一个‘围墙’能围住。后来不需要资质了,全部开放了。”骆公望建议,要杜绝偷工减料现象,应加强对混凝土预制桩行业的监管,并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

此外,他认为将管桩等水泥制品产品纳入建设系统数字化建设管理,也是提高混凝土预制桩产品及建筑工程质量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据了解,2022年,浙江省建设厅统一构建了“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浙砼管)”,通过搭建原材料质量管控、预拌混凝土质量在线监管、专用车辆和驾驶员智控、预拌混凝土配合比对分析、试验室技术人员管控、建设工地三方交验六个子场景应用,实现全面闭环管理。据当地媒体报道,建材数字化管理使得预拌混凝土监管成效得到显著提升,以前“游击队”式的“黑站”被铲除干净,产品质量明显好转。

“一些非法的混凝土搅拌站进不了这个平台,所以他们也没办法偷工减料。”骆公望说。

这项工作已纳入浙江省水泥制品协会2023年工作计划。协会正积极向浙江省建设厅建言献策,要求参照全省预拌混凝土的成功管理经验,引入“浙砼管”管理方式,将水泥制品产品纳入建设系统数字化建设管理,切实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从水泥制品产业的生产端入口,实现生产、销售、运输、使用、检查等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实现水泥制品的全过程追溯,杜绝伪劣产品,从源头上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以建筑安全为出发点,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桩在地下,功在百年。作为“中国建造”的主要和重要分支行业,预制桩企业在过去30多年的大基建、大投资周期内,给消费者的印象相对低调,作风务实,产品扎实,效用坚实。在祁金凤看来,要把预制桩做到国家放心、买家满意,企业一定要按相应标准严格制造放心产品,一切以建筑安全为出发点,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百年建筑,桩基为本。生产企业要长期保持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经营理念,将品质第一的理念注入到产品全流程服务中。”祁金凤说,协会有不少企业坚持社会责任,重视质量,坚决抵制偷工减料,如会长单位中淳高科等企业,一直坚持质量为上,品质第一。他们通过开展精益管理活动,提高生产效率,向管理要效益,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品牌美誉度,与客户实现双赢。

祁金凤建议行业头部企业在坚守品质的同时,也要坚持管理创新,积极研发新产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上一篇:市场观察 | 警惕问题桩被埋地下
下一篇:发现更美的玻璃!
地址:南京市南京市云南路31-1号 邮编:210008
江苏省建材行业协会 苏ICP备16001937号